- 作者:李冰玉 文 大學生記者團 圖
- 時間:2024-10-01
- 來源:教務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傳統文化,堅持美育鑄魂育人,我校深耕美育工作,不斷創新實踐形式,于9月27日開啟“美育實踐——走進高雅藝術系列活動”第二場,組織700余名師生觀賞了由河南藝術中心主辦的《琴為何物·宋·水云歸》音樂會。此次美育實踐活動致力于提升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樂器、傳統舞蹈及民族傳統服飾的理解和欣賞,讓學生在藝術鑒賞中厚植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煙柳畫橋上、風簾翠幕下,圖景隨旋律徐徐展開,睜眼即畫卷,閉眼即故事?!肚贋楹挝?/font>·宋·水云歸》以“宋”為題,以“詞”為境,古琴、古箏、古蕭、笛子、大鼓、手碟、小打、琵琶等多元的音樂元素及全新的舞美設計,古意盎然的舞臺呈現,帶我校師生一起感受極致風雅的宋代美學。
1
1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上,樂手們身著宋代復原裝束,如畫中樂者,撫琴吹簫,鳴箏擊鼓,用和美的琴音帶師生們走近宋人的風韻雅事,在古曲新調的“散、慢、中、快、散”中,體味宋代的人間煙火?!蹲碜頋O,唱唱晚》和《葡萄仙子》是市井生活的鮮活與熱氣騰騰;《梅梢月》《杏花天影》《拾眠》《槐黃》《鬲溪梅令》《碧澗流泉》是文人大家的觀照與豁達自持。由《泛滄浪》牽引而倒流的時空中,《滿江紅》鳴奏著將士們收復河山的壯懷激越可嘆終是百姓流離之苦,唯余故國晚秋《桂枝香》。在座的師生無不在“造極于趙宋之世”的華夏文化中血脈共振、在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中沉醉。
?
師生觀看音樂會
一個多小時的精彩演出以傳承創新、包容并蓄為主線,傳統古曲穿插改衍新作、傳統民族樂器配合管弦樂器,既有傳統文化與新潮文化的碰撞,又有中國文化與國際文化的交融,無形之中引導我校師生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承開放包容和堅持守正創新的精神特質。
觀演師生紛紛表示,觀看專業院團的演出機會十分寶貴,通過觀賞演出,他們更好地理解了傳統音樂的內涵和魅力,增強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自信。
公共藝術教學部教師秦亞利
公共藝術教學部教師秦亞利說到:“實踐是美育最好的老師,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親身實踐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讓美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讓美育成為他們創新發展的沃土?!?
公共藝術教學部教師王靜
公共藝術教學部教師王靜表示:“美育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結合,通過教育提升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是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著力點,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全體學生均開設了音樂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等公共藝術課程,作為課程的實踐部分本次藝彩紛呈,美育啟航美育實踐活動將讓大家領略到極致風雅的宋代美學,讓學生們在享受藝術盛宴的同時,深化對美的理解和感悟?!?/font>
統計與大數據學院23數管本2班孫浩然
統計與大數據學院23數管本2班孫浩然談到:“在我的印象里宋代以文雅著稱??赐杲裉斓囊魳窌屛腋痈惺艿揭诿β抵惺刈o生活的一片美好之地,不急不躁,我想也正是宋代文化教給我們的生活之道。”
會計學院22財管本3班學生秦一迪
會計學院22財管本3班學生秦一迪說到:“這次音樂會給我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盛宴,演員的穿著打扮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特點。我看到了不同于大唐的華麗繁榮,更有一種簡約自然清新素雅的美感。這其實與宋代追求的意境和氛圍相呼應,更加引起我想去了解宋代美學的興趣。”
走進高雅藝術,美育浸潤成長。此次美育實踐活動是對中華美育精神進行可視化、可感化、意象化的藝術表達,真正讓師生與藝術相會,與高雅為伴。接下來,我校將持續深挖豐富的美育資源,深化美育教育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創新美育實踐系列項目,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五育并舉”為抓手,為學生成長成才賦能。